求本字,探语源,
为语言研究之极致。
前言
中国著名语言学家徐复先生在其《广雅诂林》前言中说:“求本字,探语源,为语言研究之极致”,我也秉持着这份精神,做了一些努力和尝试,分析考求一些潮语方言词汇的发音与词义,完成本书《潮语新探》的编纂。
有学者说,研究某个语言与古汉语以及方言与方言的亲属关系,应分別运用“觅字法”、“寻音法”与“探义法”去求证。
觅字法根据现有已知的音韵演变规律,在各种古文献中寻找音义相当的字词。寻音法是去发掘音韵演变的规律,为口语文字寻找它在方言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各时期异读的遗跡。探义法是为一个未知字词或语义,容许它可能拥有一些大家尚未得知的語义內涵及用法,进而发掘这未知字词,与其它区域方言“音义”相同的字挂钩。
有人认为“觅字法”的缺点有忽略层次点问题,找到的本字或许只能算是一种假设,缺乏实证;“寻音法”也存在问题,虽然寻音法确实能够考虑到层次问题,并且能够将各族的方言和古代文献中的语词挂钩,但在考本字意义方面会不经意地被忽略;“探义法”则是个寻求该语词在古代汉语中用法,或是探求其“语法化”过程的方法。本人认为,如果三法兼顾并用,被忽略问题就能减低。
方言词汇研究的目的,归根究底不外是作为学术研究、作为语言学习工具书(或参考书籍)、作为提供随后研究、学习的资料和方便,如此把点滴资料累积、修正,再发表、存档,长年累月后,准确性就加强了。
潮语新探
杨啟麟编纂
语言是构成一个民族乃至一个社会的基本要素之一,它是人们交流思想、表情达意的桥梁。由于人类的群体生活模式,各族群的知识与经验有了相互交流的机会,各自的语言始得藉以传播于社会,经久而成为文化。尽管通过图画、实物、表情动作、手势等,可以传达一个人的要求、情绪与思想,但是语言是其中最重要的沟通工具,而文字则是作为“传递”的工具。
语言的识别和民族的识别是互相参照的,使用同一语言的同族,其文化相同,认同感高;但是,不同的民族即使语言接近,民族之间的语言认同感也会比较低;更甚的是,语言有异的民族,其文化必然互异。所幸的是,共同语言是民族社会形成的基本要素,有了它,各个族群就能借此过着更大的群体生活。
新加坡版(每本$15) |
方言就是人们常说的“地方话”,所以说它是在某个或大或小的地区通行的交际工具。方言是民族语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分化出来的地域性变体。
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得出一个基本论调,即中国南方民族语言的方言比较复杂,北方民族语言的方言差异较小。根据他们的分类,潮语是七大汉语方言之一;潮语的来源有两个说法,一说潮语为闽南语分支,它是广东省东部邻近福建一大片地区人们所使用的共同语言,曾几何时,闽南话与潮州方言为何有相当大的差別呢?其中一个最大的论调是:古时交通不便,大家只局限于自己的生活圈子里,甚少与外界接触,因而,原本相同的语言,亦就逐渐歧別,久而久之,遂致读音迥异,结果形成另一种方言。虽然如此,潮州方言中,尚保存若干闽南语音的成份,又因闽南人原本来自河南中州,所以在潮语中,亦存有一些中州的语音,到过河南的人,知道光州、固始一带,尚有一些字的语音和潮州话是相似的。
另一说法可从网络上阅读到,根据有关史料的记载,潮语初始于秦、汉时期,成型于唐、宋,到了明末清初,才形成自己独立的语言体系。主体是中原的古汉语,因混杂了地区方言、音韵,与现在的闽南话大体相似。如今,潮汕人与闽南人用一些简单的生活方言交流,不成问题;如今在海外如东南亚华人聚居区,它也是重要的交际语言之一。
今日的潮语用词,依然存有很多中古时期的语音特点和古汉语的语言词汇;郭沫若曾说:“潮州话...和现行的标准语似乎也是距离得最远的一种”。诚然,在长期的袭用中,经过语音的蛻变,又缺少系统性的文字记录,以致难以辨別日常潮语所代表的字形和字义,于是,一般不明就里的人往往委之于“土俗”。其实,在土俗的潮语中,它经常代表一个非常文雅的词义也说不定。所以,我认为许多潮州用语含有古意。好些现代普通话早已不用的词语,在潮语中卻仍继续使用,因语音的递变(变音或谐音),不明其本字或写成別字之故,以致被误为“方言词”吧了!
假如要打破砂锅问到底,就要深入研究潮语的日常用语、俗语与古代词语,因为一些“活语言”和“古音痕跡”常寄存其中。若仅以文字谐音为研究对象,收获必然有限,必须在挖掘活口语中的词汇所反映的物质精神的同时,与古字相配对,才能理出方言的实际真相,以及它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原有语言特点的历史继承性。
潮语的语法特殊、词汇丰富、音韵独特,有着一字多音、一字多义的特点;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、剧作家、诗人郭沫若也说过:“潮汕话是中国古语保留得最多的一种方言”。的确,潮州语保存了大量中原古汉语的语言成分,也保留了不少特殊的声母和韵母, 包括鼻音韵(n)和塞音韵(m)是其语言特征之一。潮州语的口语(白读)和文读的异读现象也甚为丰富。
中国潮语语调,因地区的不同,语调稍微有些不同,不过通话时大家都听得懂。根据不同分区的潮语口音差异,如民俗之“潮阳语重,潮州语轻,揭阳中平”之说,大致可分为三系,即:潮安、澄海、府城、南澳等为一系,潮阳普宁惠来为一系,揭阳为一系。
现代汉语分“平、上、去、入”或“阴、阳、上、去”四声,而潮州话却把平上去入四个音再细分为阴、阳两个阶次,形成八个音调。因此,以八个音拼读出来的潮语,就如一句句温婉柔美的古诗词曲。当年到过潮州的大文豪郭沫若就深有感触地说过,潮州话特别适合用来吟诵古诗文。
基本上,潮汕话八个声调即阴声、阳声各分平上去入:阴平、阴上、阴去、阴入;阳平、阳上、阳去、阳入。(较古老的字典有《潮语十五音》,过后又有《潮汕字典》,近代又有潮语十八音以及各种研究的著述。)
为了更准确地标出潮州口语词汇的读音,这里采用了潮州话拼音,主要乃根据《潮州话拼音方案》,它是广东省教育部门于1960年9月公布的广东拼音方案之一,以汕头澄海口音的潮州话语音为基础,这个拼音方案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,但许多国内外潮汕话字典几乎都用这个拼音方案。
潮语词汇的读音,声调标在其右上角,包括潮语特有的声母ê、带鼻音韵(n)、带塞音韵(合嘴[m]),如uê1(锅。华语发音:“乌威”切)、ion(羊。华语发音:“衣哦”切)、im(淹。华语发音:“yim”)等。
点击:潮语新探二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